基于三通兩平臺的紫光數字教育解決方案
基于三通兩平臺的紫光數字教育解決方案
一、基礎教育信息化需求
在過去的課堂時代,教育教學模式是大批量的生產,以教師為中心,“一對多”的模式。學習完全圍繞教師和學校而組織,學習地點僅限于課堂。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以老師為中心,導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,互動單向,地理與時間受到極大限制,并且獲取成本高。具體表現如下:
教育主管部門:
1、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,偏遠學校資源不足,很難實現教育公平
2、無法實現協同辦公、公文流轉
3、教職工和學生信息管理混亂,停留在人工管理階段
學校/教師:
1、“標準化”教學忽視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,統一的“程式化”導致創新匱乏
2、學生編班、課程表編排與教學檔案依靠手動實現
3、教師之間互動學習不足,教學水平提升很慢
學生
1、在家期間無法與老師、同學進行交流,在校期間無法與家長保持聯系
2、學生信息統計、查詢、分析功能不足
3、無法及時獲取作業、課程、考試、學?;顒油ㄖ?/span>
4、希望準確的獲知學習效果、獲取更優質的教學服務、個性化學習
二、方案概述
在信息時代,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?;咏涣?、資源共享逐漸成為趨勢,學習地點改成了課堂+聯網終端+數字教材。降低了教育資源獲取成本,使按需學習,終身學習變為可能。
紫光軟件基于國家“三通兩平臺”的建設任務,結合各地市(縣)的現狀,著力基礎設施、教育管理、資源共享、教育幫扶建設,通過信息化技術解決教學資源分布不均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推進數字教育資源普遍開放共享。
該解決方案在數字教育領域的業務包含很多部分,例如區域教育云、智慧校園、云課堂、學科內容資源、錄播教室、精準幫扶服務等。這是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,可以覆蓋于課前、課中、課后以及課外的教育學習,提供包括硬件集成、軟件平臺、內容資源和運營服務在內的全流程的多層級系列產品。
目前該方案已在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、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縣、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、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等數十個市縣落地實施。
1、基礎設施:
建設教育城域網,讓每所學校都能夠網絡通達,實現校校通建設。同時,建設市/縣級教育網中心機房,實現對網絡、平臺的統一管理。本地搭建設備部署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以及本地區域資源平臺,集成班班通平臺、人人通平臺、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。建設開放課堂、視頻考勤二級平臺節點。
2、教育管理:
在本地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預留接口對接國家教育管理平臺。接入綜合辦公全市/縣集中平臺,實現教育辦公。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,促進教育管理信息化。
3、資源共享:
建設本地+區域+校本資源+外部資源(國家社會扶貧工作委員會)統一的資源平臺,實現多資源融合。優質資源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,實現教育資源班班通。
4、教育幫扶:
從長期根本上解決教育均衡化的思路出發,設計面向廣大貧困地區的“五大幫扶體系”,社區化教學體系、綜合素質評價體系、區縣文化建設體系、一體化管理體系和區域學科共同體建設體系。
三、方案優勢:
1、統籌規劃,頂層設計
以“三通兩平臺”的總體目標框架為引領,提供實用性教育教學功能,獨一無二的資源內容服務,實現區域教育服務質量提升,促進教育公平。
2、混合云智慧搭配
紫光教育云平臺與區域平臺相結合,區域云和校園云既能獨立建設部署,又能相互融合共通,真正實現了區域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發展。
3、建設、服務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
紫光除了提供數字教育解決方案、系統建設之外,還可以提供第三方教育資源,校本資源共享,明星教師培養、IT基礎培訓等運營服務和個性化服務,幫助教育主管單位和學校老師用上信息化系統,更用好系統。
4、獨特的幫扶體系全面助力貧困地區
紫光借助社會扶貧工作委員會協調教育發達地區的教育共同體,鼓勵多個共同體之間的參與者更方便地創建、共享和使用知識,借助五大幫扶體系幫助學生考高分、學校提高升學率,從而達到幫扶地區教育質量提升的目的。
四、客戶收益
|
使用前 |
紫光解決方案 |
使用后 |
教育 主管部門 |
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,偏遠學校資源不足 |
教育資源服務平臺 |
非重點校也能享受重點學校的教學資源 |
無法實現協同辦公、公文流轉 |
教育管理服務平臺 |
自動化辦公,效率大幅提升 |
|
教職工和學生信息管理混亂,停留在人工管理階段 |
一體化管理體系 |
全市/縣統一管理,數據共享,動態更新 |
|
老師 |
“標準化”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, “程式化”導致創新匱乏 |
社區化教學 |
區域優質教學資源得到充實和再分配,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 |
學生編班、課程表編排與教學檔案依靠手動實現 |
一體化管理體系 |
建立學生編班、課程表編排與教學檔案管理等子系統 |
|
教師之間互動學習不足,教學水平提升很慢 |
教育區域共同體 |
建立知識庫,區域內的教學成員共享和使用,促進學科發展 |
|
學生/家長 |
在家無法與老師、同學進行無阻礙交流,在校無法與家長順暢聯系 |
社區化教學 |
通過社區化教學,學生和老師、家長實現實時互動,掌握生活學習動態 |
學生信息統計、查詢、分析功能不足 |
一體化管理體系 |
實現自動錄入、排序、查詢和分析學生學習信息并進行綜合評定 |
|
無法及時獲取作業、課程、考試、學?;顒油ㄖ?/span> |
教育資源服務平臺 |
作業、活動通知、考試和課程信息統一發布,實時提醒 |
|
學習效果、更優質的教學服務、個性化學習資源無從獲取 |
社區化教學 |
方便師生之間自評、互評,管理和記錄老師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,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,進行個性化學習 |